火龙街道,位于芜湖市南,东与该市镜湖区方村街道隔河相望,西、南与弋江区白马街道接壤,北与弋江区马塘街道相连,为芜湖市弋江区直辖,是一个占地面积51.19平方公里的涉农街道。
一提起火龙街道,知道的人都说是一个鱼米之乡。诚然,该辖区内不仅有2.2万多亩耕地,而且还有1.2万多亩的水面,且有近2000亩山林。火龙人产出的农副产品应有尽有:无公害大米远近闻名,瓜果蔬菜举目皆是,居民们不仅自给有余,还上市出售,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增加了家庭收入。火龙街道确是一个山地肥沃、水塘交错,宜居善养、四季分明的好地方。
但殊不知,火龙街道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是烽火云起。在这块热土上,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抗日革命战士,他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战斗,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作为弋江区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与同仁们一道,就火龙街道的那些抗日战士的战斗故事,与他们的后人、家乡的老人、生前好友,以及了解他们的村民进行了探访。并通过到有关档案管查阅资料,翻阅文史资料等,对他们的战斗历程有了肤浅了解。现将知道的点滴分享给大家,也以此告慰烈士们的忠魂;也让后们人永远记住他们!
了解火龙街道的人都知道有个良福社区(由过去良福村改名),这个村的村名就是以一位名叫滕良福的抗日英雄而命名的。滕良福同志系芜湖市镜湖区方村街道(原芜湖县埭南乡)王埂村人,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南芜游击队的一名负责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解放后,他担任过多职,芜湖县有一农场在火龙境内,他是第一任场长,在任职期间,由于患病医治无效,于1955年11月逝世,安葬在农场附件一个山上,为了纪念他,就将农场属地的生产大队,更名为良福生产大队(村)。
滕良福同志是点燃火龙街道抗日烽火的人,该街道的新联村陶大明是滕良福同志的妹夫,他在夫哥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火龙街道竹丝港地区的第一名农民共产党员。陶大明同志家住现在的火龙街道新联村沈村,在他的介绍下,其堂弟陶大本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芜湖县委书记)、曹根木入党,创建了弋江区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即沈村党支部。从此,火龙街道的革命火种生生不息,先后有张延长、曹有云、曹明贵、曹明光、杭朝胜、杭朝斌、周振林、竺贤安、唐自立、陶大志等农民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南芜游击队的抗日中坚力量,并相继成立了沈村、章婆渡、后曹、杭家凸、李坟滩、南唐角、刘村、苏村8个农村党的组织。
火龙街道的抗日烽火强有力的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他们积极配合南芜游击队投入了抗日游击战斗,如:在火龙街道的卡子口活捉了80多名鬼子兵,取得了“三打高岗埠(在弋江区白马街道境内)”的胜利,共击毙日伪军130多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在竹丝港战斗中,击毙日军10人,俘虏2人,缴获机枪1挺长枪10余支,掷弹筒1个;1945年8月,配合新四军七师围攻芜湖城,迫使驻芜日军投降;1945年3月,成功智取竹丝港伪军据点,缴获长枪22支,子弹3000余发,以及其他军用物资……
以上,是火龙街道涌现的抗日英雄们的战斗故事点滴,不到或有过之处敬请谅解。为褒扬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铭记历史,弋江区新四军研究会、火龙街道及新联村正积极筹建“新四军在弋江纪念馆”,火龙街道关工委也全程参与,将此打造成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时,在纪念馆里,将展现火龙街道农民抗日烽火的熊熊烈焰,以及农民抗日英雄们的事迹和他们的战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