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9时,白马街道石硊社区水域地表温度已达37℃,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弯腰检查新安装的防溺水警示牌。街道人大主任兼关工委主任季鸿友仔细擦拭着牌面上"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醒目字样,这已是他在暑期巡查中检查维护的第48块警示牌。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胸前那枚鲜红的党徽。



创新防护体系:
标准化警示系统,按照"分类定位耐久"原则,在全街道12处重点水域设立红底白字警示牌63块,其中新增具有反光功能的夜间警示牌18块;每块警示牌标注水域深度、危险等级及紧急联系电话,特别在石硊社区等事故易发区加装太阳能语音提示装置
动态维护机制 :
建立"日查周报月修"制度,暑期累计更换字迹模糊警示牌7块,加固松动牌体12处
创新"五老监督员+社区网格员"双核查模式,确保每块警示牌责任到人
典型工作场景:
7月18日暴雨过后,季鸿友发现石硊社区有3块警示牌被水冲走,立即组织补救。他带领应急小组:现场勘查确定新安装点位,调运加厚镀锌钢制警示牌(重量较旧款增加40%),采用"混凝土基座+地脚螺栓"双重固定新装警示牌,对上下游500米范围内所有警示设施进行加固检查。全程未顾上休息,直到确认所有警示系统恢复完好。这种快速响应机制后来被弋江区防汛指挥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警示系统成效:
2025年新增警示牌全部采用高强反光材料,可视距离提升至50米,配套设置的86处救生杆点位与警示牌形成联动防护,辖区居民对警示标识的认知率达98.7%,较去年提升12个百分点
群众反馈:
"现在这些警示牌就像'安全卫士',暴雨后季主任带人连夜抢修,第二天一早就全部恢复好了。"石硊社区居民李阿姨指着岸边牢固的警示牌说。该社区今年通过完善警示系统,已成功阻止9起儿童近水危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