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同志,在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的报告中要求要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双向驱动,在推动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理论水平。2025年希望同志们就“关工委组织和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性安排”等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力争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成果。该论题内涵极其丰富,我们将从“关工委的由来和发展阶段”、“关工委组织的性质”“关工委组织的工作”、“关工委组织和工作是一种制度性安排”等多个维度对这一论题展开剖析。
“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简称。“中国关工委”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简称。中国关工委从1990年5月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了。关工委经历了先由下到上、再由上至下、由点到面、由自发到组织,由协会到改名为“工作委员会”的发展过程,至今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一、1984年关工协会早期的探索阶段
1984年年初,河南省安阳市离退休老红军、老干部袁觉明等6位老同志联名写信给中共安阳市委,建议成立老同志关心下一代协会,发挥老同志的余热,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教育,得到安阳市委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1984年3月18日,全国第一个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协会在安阳市正式成立。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协调委员会副主任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到会祝贺。[1] 这就是关工协会先由少数老红军、老干部提出,少数市委同意批准成立的早期探索阶段。
二、1988年关工协会在全国的推广阶段
1988年5月27日,中顾委、中组部、老龄委、团中央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宋平同志在会上指出,老同志是培养教育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力量,具有独特的优势。老同志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充实老同志的晚年生活。要求继续推广安阳市的经验,条件成熟的地方,要适时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在中央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88年底,全国有21个省市区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参加的老同志达几十万人。[2] 这就是关工协会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的推广阶段。
三、1989年关工协会受到高度重视的阶段
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王迪康等30位老同志联名给中央写信,提出前几年我们工作中最大的失误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不够,建议成立个把老同志组织起来,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组织。在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起草了《关于成立全国关心下一代协会的报告》,于1990年2月上报中央。[3] 这就是关工协会受到高度重视的阶段。
四、1990年5月关工委正式成立的阶段
《关于成立全国关心下一代协会的报告》上报中央后,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经江泽民、宋平、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同志审定并改名,同意成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1990年5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央批准成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消息,由习仲勋、王任重同志任名誉主任,康世恩同志任主任,王照华同志任常务副主任。由此,中国关工委的成立时间就确定为1990年5月。这就是中央领导同志审定并改名同意成立关工委的阶段。2008年3月,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同志任中国关工委主任至今。[4]
五、党的十八大以后关工委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工委组织和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两次作出重要指示。5015年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作出重要指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5年来,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同志们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
走。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弘扬“五老”精神,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学习“五老”,重视发挥“五老”
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时代的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5]
2020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又作出重要指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希望。中国关工委成立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各级党
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广
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6]
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厅字[2021]46号),对关工委的总体要求、重点工作、推进新时代关工委建设、强化组织实施都作出了明确的制度性
规定和安排。紧接着教育部党组、各省有关部门、各省教育厅教委、中国关工委等都出台了
相关文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新的发展。
按照“哪里有党组织、有老同志和青少年,就在哪里建立关工委组织”的原则,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关工委组织网络体系已经完善。截至2022年9月,全国有3429个县(市、区)、4.9万个乡镇(街道)、50万个行政村(社区)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同时,在6.3万个省市县直属单位,24.6万所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1300多所老年大学,2.4万家国有企业,8.2万家民营企业,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在村民小组、民居楼栋、社区网络等建立关工委组织的有10.1万个。关工委已经成为上至中央、下至基层,覆盖全面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 [7] 这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工委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综上可见中国关工委组织先是由群众自下而上提出建议,后再由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批准自上而下推动成立的。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事业,关工委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充分反映了基层离退休“五老”的家国情怀和创造精神,以及党中央对关工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就是中国关工委的由来和至今的不同发展阶段。